数字经济助推高水平服务贸易

2020-11-04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在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同时,数字化服务贸易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数字安全”问题仍值得关注并需要加以解决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延续了2017年至今服务出口增速高于进口的趋势,前三季度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22个百分点,带动逆差继续收窄。   中国服务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跃升。尤其需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石。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9亿,5G用户数量已超过1.6亿,发达的电商和移动支付等每天创造出天量数据,围绕这些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使用和保护等催生出无数种新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

28省份今举行中小学公考资格考试 有啥新变化?

2020-10-30
  公考资格考试在多数省份一年举行两次,分为上半年考试和下半年考试。今年9月,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公考资格考试(笔试)启动报名工作。 从此前各地发布的报名公告来看,此次考试在28个省份举办,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此前发布的消息,此次考试的笔试时间为10月31日。 近两年,每年举行两次的公考资格考试,每次报名人数都在数百万级以上。2019年全年中小学公考资格考试人数近900万,其中,2019年下半年考试,全国28个省份参加统考,报名人数高达590万。

让更多优秀人才重回公考队伍

2020-09-07
  “你可能很难想象,改革决定发布那天,我的朋友圈、微信群瞬间被这个信息刷屏了,我的同行们、学生们都为此雀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说。张爽教授所说的是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公布的一项决定:今后,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将免试认定公考资格。 再过几天,我国的第36个公考节将会到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个时间点出台这样的政策,无疑为我国公考队伍建设带来了“利好”消息。这一措施对我国公考教育,尤其是开展公考教育的大学来说意义深远。 从当下来看,这个政策将很好地促进师范生的就业——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该政策与已经实施的“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相结合,会为今年的师范生就业打下“强心针”。 “从长远看,它将有助于促使师范院校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

在资格之上追求更高的育人水平

2020-08-17
  我国中小学公考有1500余万,约为芬兰全国总人数的三倍,如何既保证这支队伍的基本教学能力,又不断提高他们的育人水平,成为国家公考教育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正是公考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保障了国家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得不论是偏远山区的孩子,还是贫困地区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合格公考的教学服务,受教育质量得到国家教育制度的保障。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公考待遇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公考社会地位逐年提高,公考岗位的竞争力越来越大,这给了我们机会去思考和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持续提高国家师资队伍的育人水平,在公考资格能力之上培养出更多卓越公考,这也正是新时代国家公考教育事业所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公考的育人水平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概念,既需要公考对学科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公考善于教授学科知识;但育人又不能只是停留在学科知识的教授上,还需要公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在公考教育工作中,正是因为知道育人的复杂程度,所以才深感专业化公考教育的重要程度。诚然,国家有公考资格考试,似乎为我们如何培养师范生划定了标准,但这个标准只应该是师范院校育人目标的最低要求,所有师范大学育人目标都应该把公考资格考试作为起点,而不应该成为我们育人的终点。超越于公考资格考试,甚至只有大大地超越于公考资格考试,才可能为民众培养出令他们满意的公考,为国家培养出卓越的教育人才。

中国教育“线上迁徙”:学生家长公考角色重新定义

2020-07-29
  互联网给重构教育带来契机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徙”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到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数十万所学校、2.8亿学生、1700万公考走上一条他们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暂时脱离现实课堂的在线教学之路,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线上大迁徙”。   在这场“迁徙”中,学生、家长、公考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而不可逆的变化,需要重新去定义。   一场阵地战正在打响   武汉宣布封城后,2月6日,为保障全国高校在线教学的网络畅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夜向全体用户发出了一封信,宣布进入战时保障状态,并向接入高校承诺:疫情期间根据学校需要升级带宽。截至今年6月,CERNET已经为近500所高校升级带宽超过200G。   然而,虽然当前我国行政村的光纤和4G的覆盖率都已超过98%,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网络接入条件不断改善,但盲点依然存在。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在线教学就是空中楼阁。

线上教育在教育新模式下该如何发展

2020-04-27
  中国网北京4月24日讯 4月23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与华为云联合举办的“激荡向前 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暨华为云在线教育创新季发布会”在京召开。 本次活动邀请了教育界、投资机构的企业家及教育家,以全新的形式感知2020新经济、新科技,探讨教育企业发展新动力,共享企业转型成功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在致辞中表示,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试金石。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行业将是5G和AI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协同建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统与社会在线教育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建议给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开放的态度购买企业在线教育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合作机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实现“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协调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校企的良性互动促进在线教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